关于印发《辽宁省食品添加剂滥用问题治理若干举措》的通知
各市、省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食品安全委员会,省食安委有关成员单位:
现将《辽宁省食品添加剂滥用问题治理若干举措》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辽宁省食品安全委员会 2025年7月1日 |
(此件公开发布)
辽宁省食品添加剂滥用问题治理若干举措
为严格落实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全面加强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食品添加剂全链条监管,现就治理食品添加剂滥用问题提出落实举措如下。
一、加强食用农产品监管
加强“三前”环节使用具有防腐、保鲜功能的农药监管,开展相关农药质量监督抽查。督促指导农产品生产企业、合作社以及收购主体落实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加大相关农产品风险监测,及时发现风险隐患。严厉查处违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质、违规将抗生素施用于农作物、销售含有禁限(停)用农兽药及其化合物或者常规药物残留超标的农产品等违法行为。严禁不符合规定的食用农产品进入市场销售、流入下游食品生产加工和餐饮服务单位。(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省市场监管局)
二、加强进口添加剂监管
依据进出口商品检验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国家标准,对进口食品添加剂实施严格的合格评定。在进口环节按照布控指令开展抽查,对成分、含量进行精准检测,核查随附文件,确保其符合我国食品安全标准。加大对未如实申报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重点检查填报用途为“食品添加剂”的食品,防范进口食品申报过程中“瞒、逃、骗”风险,进一步压紧压实食品进口商主体责任。加强口岸监管,对申报进口的食品添加剂进行严格检验,一旦发现违禁食品添加剂,立刻依法拦截、退运或销毁。严格验核境外生产企业注册、进出口商备案和合格保证、随附合格证明材料,加强单证审核、现场查验和监督检验。经评定不合格的,出具不合格证明,如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技术处理或经技术处理仍不合格的,责令食品进口商销货或者退运。严格执行进口食品进口商备案管理,开展进口商定期核查,督促进口商落实食品、食品添加剂进口和销售记录制度,如实记录食品添加剂名称、境外出口商和购货者名称等信息,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产品保质期满后六个月,没有明确保质期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二年,以便出现问题快速溯源。(责任单位:大连海关、沈阳海关)
三、加强工业产品监管
加强相关化工产品、工业原料生产行业管理。对照《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所列的非食用物质,督促相关生产企业落实管理规定,在产品包装和标签上显著标示“严禁用于食品和饲料”等警示语,并建立销售台账,实行实名购销制度,严禁向食品生产经营者销售。防控相关化工产品、工业原料流入食品领域风险,严厉打击化工产品生产者将食品添加剂以外化学物质标示为“食品添加剂”、违规向食品生产经营者销售非食用物质等违法行为。(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市场监管局)
四、加强添加剂生产监管
规范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审查,开展风险排查,清理不符合生产条件的企业,依法撤销、注销或吊销违规企业生产许可证。督促企业按国标规定的原料、工艺、技术指标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 31647)组织生产,强化原料把控,严格供应商管控及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加强出厂查验,确保检验项目全面、数据真实。规范食品添加剂标签标识,重点检查复配食品添加剂标签是否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标识通则》(GB 2992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复配食品添加剂通则》(GB 26687)等规定,严禁虚假、夸大或误导性表述。强化理化、微生物等指标检测,严厉打击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等违法行为。(责任单位:省市场监管局)
五、加强添加剂经营监管
规范食品添加剂经营行为,全面排查线上线下销售渠道,督促经营者查验供货资质、如实记录信息,严禁销售标签不符或无合格证明的产品。监督平台督促经营者真实展示标签信息,禁止虚假宣传,查处“三无”、虚假标注等违法产品,清理下架标签标识不符合要求的产品。严厉查处将非食品原料宣称为“食用级” 等违法行为。(责任单位:省市场监管局)
六、加强生产环节使用监管
开展食品生产环节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突出问题排查,依法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督促食品生产企业和食品小作坊严格遵循《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GB 14880)等相关标准,规范使用添加剂,严禁利用添加剂掩盖食品腐败、掺杂使假等行为。加强进货查验、贮存管理、生产过程控制,规范计量器具使用,核对复配添加剂成分,严防原料带入风险。规范标签标识,检查产品标签是否完整、清晰、如实标注,复配食品添加剂是否按照要求一一展开标注。积极推动食品添加剂减量提质,鼓励企业改善生产条件降低添加剂使用。加强抽检监测工作,针对高风险食品品种和关键指标,加大监督抽检、风险监测及专项抽检力度。(责任单位:省市场监管局)
七、加强餐饮环节使用监管
督促餐饮从业者加强进货查验,从正规渠道采购食品添加剂,按规定查验并留存供货者资质材料。设专柜(位)贮存食品添加剂,明确标注“食品添加剂”字样,及时清理感官异常、超期变质的食品添加剂。对于使用量有要求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时要精确称量,并做好使用信息记录。用容器盛放开封后的食品添加剂,要在容器上标明名称、生产日期或批号、使用期限,并保留原包装。聚焦校园周边、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及火锅、烘焙等重点业态开展抽检,查处销售自制添加剂、违规使用香料香精及亚硝酸盐等违法行为。(责任单位:省市场监管局)
八、加强制度机制建设
要及时总结工作经验,将实践成果转化为制度规范。研究制定《辽宁省食品生产风险图谱》,提升食品添加剂生产领域风险防控能力。(责任单位:省市场监管局)要定期通报研判食品添加剂风险问题,健全区域间案件协查机制,强化跨区域违法行为查处,对违法主体实施线上线下跨部门协同监管。(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省卫生健康委、省市场监管局、大连海关、沈阳海关)
九、加强社会共治
充分发挥媒体作用,做好食品安全科普与谣言治理,及时发布政策宣讲、标准解读、典型案例、科普常识、消费提示等信息,加强公众对食品添加剂的科学认知,引导消费者理性认识食品添加剂。畅通投诉举报电话、邮箱和网络投诉渠道,及时受理食品添加剂滥用问题举报。鼓励企业内部吹哨人反映问题线索,加强对案源线索的摸排力度。(责任单位:省食安委有关成员单位)
各地食安办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整合监管资源,细化责任分工,凝聚治理合力。各地典型案例、经验做法和案件查办等工作成果,以及有关重大问题要及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