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关于推动辽宁 实验检测检验资源创新配置助力传统 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建议 (第1431576号)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03日          编辑:姜南         来源:

任希文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辽宁实验检测检验资源创新配置助力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政府从产业和科技维度入手摸清辽宁的检测检验资源情况和大、中、小各类企业在研发和生产中需要的检测检验和实验需求的建议

一是开展年度检验检测服务业统计工作。按照《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开展2024年度检验检测统计工作的通知》(市监检测函〔2024〕595号)要求,组织开展2024年度全省检验检测服务业统计工作。截止2024年底,我省检验检测机构数量1724家,营业收入约108亿元,向社会出具检验检测报告约1152万份。

二是深入贯彻落实省政府1号文件精神。支持检验检测机构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围绕我省重点发展的4个万亿级产业基地、22个重点产业集群的检验检测需求,制定《辽宁省国家质检中心和省级质检中心建设指南》(辽市监发〔2025〕8号)。围绕补缺配套产业发展需求,聚焦重点产业基地中检验检测力量尚处于空白的以及相对薄弱的产业集群,积极培育、挖掘、吸纳全省优质检验检测机构申请筹建省级质检中心,拟批准筹建辽宁省智能医学影像设备质量检验检测中心、辽宁省智能电网设备质量检验检测中心、辽宁省新型精细化工产品与先进高分子材料质量检验检测中心。

二、关于通过政府搭建为企业提供检测检验的公共平台,为企业提高服务,打造高效高能的生产性服务平台的建议

一是复制推广“共享实验室”模式。按照《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借鉴推广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第七批改革创新经验的通知》(辽政发〔2024〕5号)要求,联合营口自贸区管委会组织省内10家高校、科研院所检验检测机构,在营口自贸区召开“共享实验室”检验检测服务模式借鉴推广经验座谈会。截至目前已在全省复制推广“共享实验室”模式案例14个。该服务模式受到多家国家级、省级媒体关注,并在中国质量报和辽宁日报进行宣传报道。

二是研究绘制检验检测服务石化产业地图。聚焦石化产业,分析研究我省石化行业检验检测链建设情况,分别从石化产业需求方、检验检测技术供给方两端入手,总结出石化产业链构成图谱和检验检测技术能力需求清单,检验检测链图谱和检验检测能力对照清单,通过梳理“两图谱两清单”,描绘与石化产业链发展需求相匹配的检验检测资源图谱,绘制出检验检测服务石化产业地图。以盘锦辽滨经开区为重点,调研石化企业18家,收集检验检测需求49项,摸清园区石化产业链构成、发展建设方向和运营中存在的检验检测困难,形成“两图谱两清单N方案”和研究分析报告。

三是省直有关部门搭建平台服务产业发展。省科学技术厅建设了辽宁省大型科学仪器共享服务平台,提高科技资源配置效能,减少仪器重复购置、闲置,降低企业创新成本,让科技中小企业能够共享先进的仪器设备,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加快形成新技术、新产品。省检验检测认证中心现有各类检验检测专业平台56个,面向全社会提供集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技术服务。服务领域涉及装备制造、石化与精细化工、高端医疗器械、公共安全、生物医药、绿色建材、冶金新材料、汽车及零部件、食品及农产品加工、纺织服装等产业,业务范围覆盖全国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及世界19个国家。

三、关于对需要进行形式模拟实验的需求,会同安全、环保部门研究统一划定区域统一进行安评和环评,提供必要公用工程条件,减少企业中试和模拟型式试验中环保和安评建设审批过长和帮助企业避免安全环保风险的建议

一是建立安全评价市场长效监管机制。省应急管理厅在全国率先构建辽宁省安全评价“互联网+智慧监管”系统,通过“流程重塑-技术赋能-机制创新”三位一体改革,实现安全评价执业行为全链条数字化监管突破,为全国安全生产安全评价机构数字化管理提供了辽宁解决方案。

二是全面提升环评审批服务质效。省生态环境厅采取提前介入、专家帮扶、建立绿色通道等措施,所有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时限均压减到法定时限的50%以内。针对中试基地项目,简化环评管理,明确建设单位利用原有中试设施、设备开展新的中试项目,若未突破原有环评文件所列要求及产排污总量,不增加环境风险,且经专家论证满足环保要求的,无需另行报批环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