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人民政府
近期,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开展了旅游文创商品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工作。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风险监测总体情况
本次风险监测共采集旅游文创商品样品20批次,主要依据GB/T 26701-2011《模型产品通用技术要求》、GB 6675.1-2014《玩具安全 第1部分:基本规范》、GB 6675.2-2014 《玩具安全 第2部分:机械与物理性能》及第1号修改单、GB 6675.3-2014《玩具安全 第3部分:易燃性能》、GB 6675.4-2014《玩具安全 第4部分:特定元素的迁移》等标准,对旅游文创商品的机械与物理性能、易燃性能、特定元素迁移、增塑剂、电性能等项目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表明,1批次产品的机械与物理性能项目不符合标准要求。
二、主要监测项目分析
在本次旅游文创商品风险监测项目的选择上,主要考虑了产品可能危害消费者使用的安全指标、消费者投诉热点、产品特性。其中旅游文创商品(模型类)的安全性指标涵盖共14项检测项目,旅游文创商品(玩具类)的安全性指标涵盖4大项24项细分检测项目。
(1)模型类产品性能:针对拼装模型、动态模型,检测毛刺、表面温升、抗跌强度等项目,避免儿童在拼装过程中划伤,或产品使用时因结构脆弱导致部件脱落。
(2)机械与物理性能:包括小零件(针对36个月以下儿童产品,防止误吞窒息)、锐利边缘/尖端(避免划伤皮肤)、塑料袋/塑料薄膜(防止覆盖口鼻窒息)、磁体和磁性部件(避免多颗误吞导致肠道穿孔)等,此类项目直接关系人身安全,例如:小零件脱落被儿童误吞可能引发窒息,锐利边缘可能造成皮肤划伤。
(3)易燃性能:考核头戴玩具、纺织表面软体玩具等的阻燃能力,防止接触火源时快速燃烧,降低火灾风险。例如:毛绒材质文创摆件若阻燃性差,接触蜡烛等火源易引发火情。
(5)特定元素迁移:检测锑(Sb)、砷(As)、钡(Ba)、镉(Cd)、铬(Cr)、铅(Pb)、汞(Hg)、硒(Se)8种重金属的迁移量,此类元素通过皮肤接触或口接触迁移进入人体,长期积累可能损害神经系统(铅)、肾脏(镉、汞)、骨骼(镉),儿童对重金属更敏感,危害更大。
(5)增塑剂:重点检测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此类物质可能通过皮肤接触或误食进入人体,干扰内分泌系统,尤其影响儿童生殖发育,而塑料材质文创商品(如盲盒、软胶模型)是增塑剂超标高发品类。
三、消费警示
消费者在选购产品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优先选择合规产品。购买儿童类旅游文创商品(模型、盲盒等)时,核查“三标”:生产企业名称/地址标注、执行标准(GB 6675系列)、3C认证标识(带电产品必选),避免购买“三无”产品。线上选购时,要求商家提供材质检测报告,重点确认塑料薄膜厚度、重金属含量等指标。
(2)严格匹配适用年龄。避免给3岁以下儿童购买含可拆卸小零件(如直径<3cm的模型配件)、薄型塑料袋包装的产品。6岁以下儿童慎用含磁体的文创商品(如磁贴书签),确需购买的,选择单颗磁通量<50kG2·mm2的产品,避免儿童误吞。
(3)甄别材质安全性。塑料类产品优先选择无异味、表面光滑的款式,警惕过于柔软的PVC材质(可能含过量增塑剂)。金属类产品需要查看镀层是否牢固,避免褪色、脱落引发皮肤过敏。毛绒类产品应检查缝线是否紧密,无填充物外露风险。
消费者在使用产品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使用前全面检查。拆开包装后,立即清理薄型塑料袋、塑料薄膜,放入带盖垃圾桶(避免儿童接触)。检查产品是否存在零件松动、边缘毛刺、塑胶开裂等情况,带电产品测试开关、电线是否完好,电池仓是否用螺丝固定(儿童无法徒手打开)。首次使用前用清水擦拭表面,去除灰尘、残留涂料。
(2)全程做好监护。儿童使用旅游文创商品时,家长需在场看护,避免儿童啃咬、拉扯部件(如模型小配件、磁体)。儿童玩耍带电产品时,禁止接触电源适配器、电线接口,防止漏电。不建议儿童长期佩戴金属文创(如项链式书签),减少皮肤刺激及重金属接触时间。
(3)规范收纳与维护。使用后将旅游文创商品集中收纳在儿童不易接触的密封盒中,尤其注意要将小零件、磁体部件等单独存放。定期检查产品状态,如发现产品出现塑料老化变脆、金属锈蚀、电线破损等情况,应立即停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