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人民政府
近期,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开展了儿童首饰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工作。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风险监测总体情况
本次风险监测共采集儿童首饰样品20批次,主要依据GB 6675《玩具安全》系列标准等标准,对儿童首饰产品的机械与物理性能(小零件、锐利边缘/尖端、塑料袋/薄膜等)、易燃性能、特定元素迁移(锑、砷、钡、镉、铬、铅、汞、硒8种有害重金属)、增塑剂(邻苯二甲酸酯类)等项目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表明,20批次产品未发现不符合标准规定情况。
二、主要监测项目分析
本次监测项目聚焦儿童生理特点与使用场景,重点关注可能引发人身伤害的关键指标,结合儿童玩具常见风险点及儿童首饰产品特性,具体分析如下:
(1)机械与物理性能
机械与物理性能是保障儿童佩戴安全的基础,直接关系窒息、划伤等核心风险,本次监测从“正常使用”和“可预见的合理滥用”(模拟儿童拉扯、跌落、挤压等行为)两个维度进行考核。
小零件安全:小零件脱落是低龄儿童窒息风险的主要来源。监测显示,所有样品小零件经50N拉力测试(模拟儿童最大拉扯力度)无脱落,3岁以下儿童适用产品的小零件尺寸均无法完全容入标准小零件试验器(开口直径31.75mm,模拟儿童咽喉通道尺寸),有效避免误吞风险。对比儿童玩具领域常见的小零件脱落问题(如部分塑料玩偶关节、毛绒玩具装饰脱落),本次监测的儿童首饰在部件固定工艺上表现良好,未出现类似隐患。
锐利边缘/尖端控制:儿童皮肤娇嫩,锐利结构易造成划伤、刺伤。本次监测覆盖金属边缘、玻璃部件、模塑边缘、外露螺栓边缘等关键部位,所有样品边缘粗糙度均≤6.3μm,无毛刺、尖角,金属部件经精细打磨,玻璃饰品边缘均做圆角处理,符合“无危险锐利结构”要求。相较于部分儿童玩具(如金属车模冲压毛边、塑料玩具开模分型线处理不当)存在的锐利风险,儿童首饰因以“佩戴装饰”为核心功能,在边缘处理工艺上更注重安全性。
塑料袋/薄膜安全:儿童首饰包装或附件中的塑料袋、薄膜若厚度过薄,易引发覆盖口鼻窒息风险。本次监测的所有塑料袋/薄膜厚度均≥0.03mm,部分产品还标注“请勿让儿童单独接触包装”警示语,符合GB 6675.2-2014《玩具安全 第2部分:机械与物理性能》中“防窒息”要求,未出现儿童玩具领域偶见的“薄膜厚度不达标”问题。
(2)特定元素迁移
儿童首饰材质中的重金属(如铅、镉、汞)可能通过啃咬(唾液溶解)、皮肤接触(汗液渗透)进入体内,长期蓄积会影响神经系统、肾脏、骨骼等器官发育,尤其对3岁以下婴幼儿危害更大。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检测锑、砷、钡、镉、铬、铅、汞、硒8种元素的迁移量,结果显示所有元素均未检出(检出限0.001%),远低于标准限量要求(如铅≤100mg/kg、镉≤75mg/kg)。
对比儿童玩具领域常见的“特定元素超标”问题(如劣质涂漆玩具铅超标、PVC玩具镉超标),本次监测的儿童首饰在材质选择上更倾向于安全环保材料(如925银、食品级塑料、天然玉石),且生产企业对原材料重金属含量控制更严格,未出现类似风险。
(3)增塑剂
部分塑料儿童首饰(如软质PVC材质的卡通挂件、DIY串珠)为提升柔韧性,可能添加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如DEHP、DBP、BBP),这类物质可通过口、呼吸道、皮肤进入人体,干扰儿童内分泌系统,影响生殖发育。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限定增塑剂总含量,结果显示所有样品均符合≤0.1%的标准要求,未发现超标情况。
从行业现状来看,儿童玩具领域仍存在部分企业为降低成本非法添加过量增塑剂的问题,而本次监测的儿童首饰企业普遍采用食品级PP、硅胶等无增塑剂环保材质,或通过工艺优化减少增塑剂使用,材质安全性更优。
(4)易燃性能
儿童首饰若采用化纤、毛绒、布艺等材质,或表面涂层含可燃成分,接触火源(如蜡烛、打火机)时易快速燃烧,引发烫伤、火灾风险。本次监测考核样品燃烧速度、续燃时间,结果显示所有样品燃烧速度均≤20mm/min,无续燃、阴燃现象,化纤材质附件均经过阻燃处理,接触火源后能快速自熄,符合“非易燃材料”要求。
相较于儿童玩具中毛绒玩具、布艺玩偶产品偶见“阻燃性能不达标”问题,儿童首饰因产品体积较小、材质更轻薄,在阻燃工艺设计上更易达标,本次监测未发现相关风险。
三、消费警示
消费者在选购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优先选择合规产品。购买时查看产品及包装是否标注适用年龄(如“适合3岁以上儿童”)、安全警示(如“内含小零件,需成人监护使用”)、材质成分(如“925银”“食品级PP塑料”)及生产企业信息,避免购买“三无”产品(无厂名厂址、无执行标准、无检验合格证明)。
(2)根据年龄匹配产品。3岁以下儿童避免购买含可拆卸小零件(如细小珠子、小型挂件)、绳索(长度超过22cm易缠绕窒息)的首饰。年龄较小儿童尽量选择一体化成型、无尖锐造型(如棱角分明的金属吊坠)的款式,减少划伤、误吞风险。
(3)甄别材质安全性。金属首饰优先选择标注“925银”“18K金”等纯度标识的产品,避免购买无材质说明的“仿金属”首饰(可能含铅、镍等有害金属)。塑料首饰尽量选择无异味、表面光滑的产品,警惕过于柔软的PVC材质(可能含过量增塑剂)。
消费者在使用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使用前全面检查。拆开包装后,先检查首饰是否有零件松动、边缘毛刺、塑胶开裂、镀层脱落等问题。金属首饰若发现褪色、生锈迹象,立即停止使用,避免皮肤接触过敏。清理包装内的塑料袋、细绳等附件,防止儿童单独接触引发窒息。
(2)全程做好监护。儿童佩戴首饰时,家长需全程在场,避免儿童啃咬、拉扯首饰(防止小零件脱落被误吞或绳索缠绕颈部)。睡觉时应取下首饰,防止压伤皮肤或缠绕手指影响血液循环。不建议儿童长期佩戴首饰,减少皮肤刺激及有害物质接触的风险。
(3)规范收纳与维护。首饰使用后及时收纳在儿童不易接触的密封盒中,避免与其他玩具混放导致部件损坏。定期清洁首饰表面(如金属首饰用软布擦拭、塑料首饰用清水冲洗),去除汗液、灰尘等残留物,降低材质老化或有害物质析出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