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人民政府
近期,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开展了柔巾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工作。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风险监测总体情况
本次风险监测共采集柔巾样品20批次,主要依据GB/T 40276-2021《柔巾》、GB/T 24218.6-2010《纺织品 非织造布试验方法 第6部分:吸收性的测定》、GB 15979-2024《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要求》等标准,对柔巾产品的残硫量、吸水性、干湿态断裂强力、微生物、荧光增白剂、纤维含量等6个项目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表明,5批次产品的纤维含量项目不符合标准要求。
二、主要监测项目分析
在本次柔巾产品风险监测项目的选择上,主要考虑了产品可能危害消费者人身安全及消费者投诉较多的指标。具体检验项目为残硫量、吸水性、干湿态断裂强力、微生物、荧光增白剂、纤维含量等项目。
(1)残硫量:残硫量是检测柔巾产品中残留含硫化合物总量的指标,主要针对生产过程中可能使用的含硫处理剂,这些物质可能用于柔巾的漂白、防腐或改善手感。但是过量残留的含硫化合物可能刺激皮肤、呼吸道,尤其可能对敏感人群造成不适或带来健康风险。
(2)吸水性:指柔巾在规定条件下,单位重量或单位面积能吸收的液体重量。吸水性好的柔巾能快速吸收面部水分、卸妆水,避免液体残留或滴落,针对于母婴护理、敏感肌使用情况,能高效吸收分泌物或护肤精华,减少摩擦刺激。
(3)干湿态断裂强力:是衡量柔巾在干燥和湿润状态下抵抗拉伸断裂能力的指标。纯棉、长绒棉等天然纤维柔巾的干湿态强力稳定性优于短纤维或化纤混纺。断裂强力干性状态好的产品,可避免在抽取、展开时撕裂,保证正常取用。湿态好的产品,则能防止在擦拭、清洁时破损,避免纤维残留于皮肤或物体表面。
(4)微生物:检测的菌落包括细菌、特定微生物(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真菌等。微生物超标与生产加工环境、原材料的质量、生产工艺过程、加工后的包装与储存及消费者的使用方式相关。微生物超标可能导致皮肤感染,尤其敏感肌、婴幼儿等人群风险更高;若接触口鼻,还可能引发呼吸道、消化道不适。
(5)荧光增白剂:柔巾中的荧光增白剂,是一类能吸收紫外线并发出蓝色荧光、让产品外观更洁白的化学物质。为改善柔巾视觉白度,部分厂家会在漂白、整理工序中添加荧光增白剂。荧光增白剂可能破坏皮肤屏障,对敏感肌、婴幼儿肌肤造成发红、瘙痒、干燥等不适,长期接触可能加重皮肤敏感。部分荧光增白剂还属于难降解物质,若通过皮肤渗透或误食,长期累积可能对肝脏等器官产生潜在影响。
(6)纤维含量:主要考核产品实际纤维含量与标注信息是否相符,该项目不合格会影响消费者正确选购产品,直接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市场上大部分柔巾成分为棉或者粘胶纤维,有部分商家使用植物纤维代替粘胶纤维的字眼,强调产品的天然属性而规避了粘胶生产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属于误导消费者行为。
三、消费警示
消费者在选购和使用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优先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如大型超市、品牌旗舰店、正规电商平台,避免微商、无资质网店等渠道,降低购买假冒伪劣产品的风险。
(2)关注柔巾的材质。日常洁面及母婴护理时优先选择100%纯棉或再生纤维素纤维制品,此类产品质地柔软、无刺激,避免选择可能刺激皮肤的化纤材质,部分化纤在加工中如化学助剂残留过多,可能对敏感肌肤造成刺激,引发泛红等问题。
(3)注意产品标识。部分柔巾厂商为了误导消费者,故意使用植物纤维等字样,实际上产品主要成分是粘胶,此种行为造成误解。因此消费者购买时应注意产品的成分含量标识内容。